

七月底時,我們在FB看到一名身障女性述說,因需在某教學中心醫院進行乳房攝影,被以無法站立為由拒絕,另外要檢查子宮頸抹片,也因為檢查的床非常高自己上不去,被要求找家人協助,才利進行檢查。
看到這個案例,我們相信不是特例,許多身障女性在醫療階段,面臨了甚麼處境?這一直沒人幫忙說清楚。

但是在就醫時遇到困難的障礙女性比男性多(女性有34.31%,男性有29.92%)

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第 12 條 健康
1.締約各國應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以消除在保健方面對婦女的歧視,保證她們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取得各種包括有關計劃生育的保健服務。
2.儘管有本條第 1 款的規定,締約各國應保證為婦女提供有關懷孕、分娩和產後期間的適當服務,必要時予以免費,並保證在懷孕和哺乳期間得到充分營養。
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第 6 條 身心障礙婦女
1.締約國體認身心障礙婦女與女孩受到多重歧視,就此應採取措施,確保其充分與平等地享有所有人權及基本自由。
2.締約國應採取所有適當措施,確保婦女獲得充分發展,提高地位及賦權增能,其目的為保障婦女能行使及享有本公約所定之人權與基本自由。

締約國確認,身心障礙者有權享有可達到之最高健康標準,不因身心障礙而受到歧視。締約國應採取所有適當措施,確保身心障礙者獲得考慮到性別敏感度之健康服務,包括與健康有關之復健服務。締約國尤其應:
(a)提供身心障礙者與其他人享有同等範圍、質量與標準之免費或可負擔之健康照護與方案,包括於性與生育健康及全民公共衛生方案領域;
(b)提供身心障礙者因其身心障礙而特別需要之健康服務,包括提供適當之早期診斷與介入,及提供設計用來極小化與預防進一步障礙發生之服務,包括提供兒童及老年人該等服務;
(c)儘可能於身心障礙者最近所在之社區,包括鄉村地區,提供該等健康服務;
(d)要求醫事人員,包括於徵得身心障礙者自由意識並知情同意之基礎上,提供身心障礙者與其他人相同品質之照護,其中包括藉由提供培訓與頒布公共及私營健康照護之倫理標準,提高對身心障礙者人權、尊嚴、自主及需求之意識;
(e)於提供健康保險與國家法律許可之人壽保險方面,禁止歧視身心障礙者,該等保險應以公平合理之方式提供;
(f)防止以身心障礙為由而歧視性地拒絕提供健康照護或健康服務,或拒絕提供食物與液體。

1.為使身心障礙者能夠獨立生活及充分參與生活各個方面,締約國應採取適當措施,確保身心障礙者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無障礙地進出物理環境,使用交通工具,利用資訊及通信,包括資訊與通信技術及系統,以及享有於都市與鄉村地區向公眾開放或提供之其他設施及服務。該等措施應包
括查明及消除阻礙實現無障礙環境之因素,尤其應適用於:
(a)建築、道路、交通與其他室內外設施,包括學校、住宅、醫療設施及工作場所;
(b)資訊、通信及其他服務,包括電子服務及緊急服務。



透過五大項問題,了解不同障礙類別的女性在婦科就醫上的困難
1.你是否曾經因為婦、產科、乳房狀況到醫院就醫?
2.沒有婦產科、乳房等就醫經驗的原因
3.你覺得在婦、產科、乳房就醫上遇到的問題是?
4.您在婦、產科、乳房就醫的過程中需要什麼協助?
5.感受最不好的就醫經驗

此次調查總計58位身心障礙女性填答,其中一人為家人代答,其餘57人由自己填答。
調查方式為透過網路問卷,請有關注連線臉書的障礙女性填寫及分享。
問卷並未經過信度效度之專業測試,僅提供當事人經驗之匯集。


肢體障礙者佔60.3%;其次聽語障26%,其他障礙類別僅1~2位回覆
年齡層介於18~60歲為最多,且其中30~60歲佔了77.6%




年齡分佈較集中在30~未滿60歲,雖此年齡層都是一般女性需要到婦產科就醫的年紀,但但因為問卷是透過網路發放調查,也可能是18~60歲的人們比較習慣使用網路。
障別分佈中較集中在肢體障礙者(60%)及聽覺障礙者(30%),此外其他障礙狀況的女性沒有太多人填寫,所以無法知道每個障礙狀況比較會遇到什麼問題,但可提供各障別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小提醒。

58份問卷回答中,有52位障礙女性有相關的就醫經驗;有6人回答沒有這樣的就醫經驗。

身體與我們的關係密切,為什麼沒有就醫的經驗,其中發生了甚麼障礙?
這次問卷調查中,沒有婦產科、乳房就醫經驗的人總共6位,但其原因為重複出現,故共填答16人次。


沒有婦產科、乳房等就醫經驗的原因,只有1人是沒有就醫需要。
其他的原因當中,因為缺乏無障礙環境設備和支持(例如:擔心無法配合檢查器材和檢查方式、沒辦法上檢查台、出門就需要有人協助…)、擔心醫護人員態度不佳兩個原因最多。
這些擔憂,可能都是透過以前實際的就醫經驗,或是聽親友的經驗分享。
其中一位談到「沒有手語翻譯或聽打員」
一位有婦、產就醫經驗的障礙女性也談到:「檢查人員有和我詳細解說:因為儀器設備是需要能站立10分鐘左右,且要貼近儀器才有辦法解決。我的家人與朋友也說:確實目前的乳房醫療檢查的儀器只能站立10鐘才可以,期許未來能研發出檢查的儀器是所有的人都能檢測的。」

此欲了解障礙女性在就醫過程遇到的障礙情境,這個問題總共有52人填答,其中障礙情境是交叉出現,故填答91人次


肢體障礙者:
1.檢查台過高/沒有移位設備,自行無法上檢查台
2.更衣間無法使用(空間太小、沒有衣物放置和處理處的指示…)
3.無法配合檢查器材和檢查方式
聽語障礙者:
1.和醫護人員溝通過程不良(無法完全了解內容、溝通吃力)
2.醫護人員沒有和我討論如何調整檢查過程,直接告知因為我身體功能的原因無法檢查

填寫問卷的肢體障礙女性總共有35人,然而在談到就醫的困境時,卻累積了67人次。換句話說,在就醫的過程中,每個肢體障礙女性平均要面對約2個困境。
其中我們看到最明顯的兩個困境:
1.硬體空間上:醫療院所的空間(像是更衣間)和檢查設備沒有考量到各障礙處境的使用者,也沒有各障礙處境的支持設備(包含移位、溝通)。
2.溝通態度與資訊獲取上:醫事人員面對各障礙情境的需求時的態度,往往影響到各障礙情境的女性接收不到足夠的資訊。(例如:聽語障者提出溝通協助需求常被拒絕,而無法了解醫師講解的內容。)

此部分希望了解障礙女性在就醫過程需要哪些協助,並比對前題困境。
這個問題共有52個人填答,4人表示無協助需求。
各項協助需求為重複出現,因此共計109人次。


各障別:檢查時的環境告知
聽語障礙者:1.檢查時和醫護人員溝通的設備 2.檢查時的環境告知
肢體障礙者:1.無障礙更衣間2.自行移位,但需要檢查台可以昇降與輪椅同高

協助需求上,如同各障礙類別的主要需求,肢體障礙者最需要無障礙空間的提供。聽語障礙者最需要溝通的設備和支持。
比較特別的是,所有障礙情境的女性都認為檢查時的環境告知是需要的。
這是否表示目前的就醫環境使用的資訊提供方式或品質,不能讓各障礙情境的女性清楚了解檢查的環境,有待後續深入了解。

透過障礙女性的自述經驗,我們聽到一段就醫的闖關過程,不斷撞壁、不斷重來。
就醫有這麼難嗎?

許多障礙女性親身說出自己的經驗,包含肢體障礙、燒燙傷、重大器官障礙、視覺障礙的女性,都遇到醫院沒有適合障礙女性使用的環境與檢查設備。
「每次檢查真的都要費盡力氣…做乳房檢查需要兩三個護士協助,弄得滿身大汗才能完成檢查」
「衛生所年年通知我做乳房攝影,因為被告知無法上攝影車而轉介到附近的醫學中心,卻一樣因為無法站立而延擱,深感遺憾」
「巡迴車都有高階梯,爬都爬不上去,令人生氣,歧視我們,漠視我們的檢查權益!」

在就醫過程的溝通及資訊不夠或不良,對肢體障礙、聽語障礙、精神障礙、視覺障礙女性,都是重要的就醫問題。
「即使告知需要讀唇,醫護人員仍不願拿下口罩溝通 」;「檢查時,檢查人員/醫生通常不會直接面對面,而是一邊看電腦一邊說話,周遭環境也很吵,對溝通不友善」
「三年前我在婦產科診所做抹片,因為我脊椎側彎骨盆也走位,鴨嘴一進我喊痛時,醫生立刻說我沒辦法做檢查。醫生這樣的行為讓我感到很錯愕,從此再也不敢做檢查」
「沒有清楚的引導,導致無法清楚知道檢查方式」;「未說明過程,而直接看診」

在缺乏溝通協助的狀況上,以聽語障礙者為最明顯,甚至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生命危險。
「我是育有兩個孩子的聽障媽媽,我需要讀唇或筆談溝通,每次產檢時醫生總是隔著口罩與我對話,可惜聽不懂無法正確吸收訊息,也請過醫生希望能拿下口罩與我真實面對面的溝通,讓我有育兒求知的權利,可惜因為醫生以不便為由請護理師代答,讓我想了解胎兒的狀況卻往往效果不彰顯。直到即將生產當天,要背對著麻醉師施打無痛分娩,因為產房人力不足,無人可以協助讓我讀唇,無法接收在我背後的麻醉師指導施打麻醉劑,一個人在冰冷冷的產房裡多麼無助,結果因為聽不到指導口令而麻醉失敗,導致在即將生產的我當場昏迷,這點真該要正視障礙環境,必須大幅改善,讓障礙媽咪才能安心友善生產。」

而需要別人協助報讀、填答的肢體與視覺障礙者,被迫在開放場合與他人分享隱私。
「我在填寫資料時需要有人報讀以及代筆,協助者並沒有考慮到患者隱私的問題,直接在開放空間填寫,將我覺得非常隱私的個人生理資訊暴露在外人面前。」

此外,和一般女性一樣,一些障礙女性遇到疑似性騷擾,以及女性要講到自己的身體的隱私及性的話題時,會感到擔心和害羞,社會對障礙者沒有性的刻板印象也加深這個感覺。
「感冒時,男醫生把助聽診靠在我胸罩內,無名指和小指接觸輕壓乳房裡(兩邊都有),雖有護士在旁邊,但是她沒什麼反應。我在事後感到超級不舒服,向櫃檯投訴,對方叫我不要大驚小怪。但我以前去過的醫生觸診也不會像這樣侵入我的隱私」
「去婦科醫院看經期不順,護士或醫生都會說:妳沒有性行為嘛!(不管我有沒有性行為,這樣的口氣讓我覺得如果我回答有,我好像是很正經或不檢點行為的障礙女性似的。)」


根據CEDAW第12條、CRPD第6條及第25條,政府應該提出適當的措施,消除在保健上對障礙婦女因為障礙及女性的身分受到的多重歧視,保障障礙婦女的健康。又根據CRPD第9條,政府應該提供無障礙的物理環境,尤其是醫療設施等。
然而目前的醫療環境中,無論是現有的無障礙建築設施,或是醫療檢查設備皆應該考量到各障礙情境女性的需求,使各障礙情境的女性皆能使用所有醫療硬體環境。
因此我們期望衛福部能積極處理以下幾點:
1.調查所有醫療院所、衛生所的硬體環境,包含無障礙建築設施、設備以及醫療檢查設備狀況。
2.調查全國障礙女性在就醫、檢查的過程中,各種障礙情境的女性在硬體環境的需求。
3.訂定及修正相關法規,保障各障礙情境的女性皆能使用的醫療環境。
4.積極提出逐步改善醫療硬體環境的期程。

根據CRPD第25條,政府應採取措施,保障身心障礙者得到考慮性別敏感的健康服務,包括提供醫事人員培訓,提高對身心障礙者人權和需求、性別平等的意識,使醫療院所人員都可以積極的與不同需求的女性溝通,提供清楚具體的環境指示、檢查程序等說明,並在檢查方式需要調整的狀況下,和障礙女性討論不同調整方式的可能性。
然而現在我們看到許多時候,醫事人員對障礙女性的需求、自主等認識不足,並且對提供適合障礙女性使用的健康服務上態度顯得消極。
因此我們建議衛福部能積極修正《醫事人員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提供醫護人員符合性別平等與障礙議題的課程。

我們不要弱弱相逼,我們希望彼此都是健全的就醫環境,不管是從事醫療工作或接受醫療服務。

填答人數有限
填問卷的人只有58個人,跟全國障礙女性總共的數量(50多萬人)仍有段距離,在短暫的10天調查中,觸及的人數仍少不足,且這次填問卷的大部分都是肢體障礙女性,沒辦法確定其他障別女性遇到的狀況。對此尚成立不到8個月的新生協會,在沒有專職人力與經費下,我們也勉勵和期許自己,且必須檢討怎麼讓更多的障礙女性認識我們、參與我們,接觸到更多不同障礙狀況的障礙女性
江湖有傳言
在某障礙群組中,有傳言這份問卷是詐騙,其來源也不知從何而來,雖有即時回應,或許有影響問卷的回覆,對此。我們要更努力成為一個讓人知道且信任的單位。

有人談到一般就醫已經障礙重重,為什麼不處理,而是僅處理婦科等問題,此部分也要特別澄清,在協會無專職人力、無常態經費下,全由理監事義務支援,目前僅能聚焦於障礙與性別的議題,但我們知道一個人就醫是全面性的,惟有全院改善才能讓就醫行為更順暢,我們會慢慢往前行進。

天下雜誌《婦產科就醫經驗大調查:妳還在診間跟陌生人分享隱私嗎?》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4959
康健雜誌《妳還在診間跟陌生人分享隱私嗎?》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5437&fu
llpage=true&print=true